张小康接受《医师报》记者采访,介绍赣医育医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3-04-06 来源: 浏览量: 字号: 字号 字号增大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近日,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兼一附院党委书记张小康接受《医师报》记者采访。采访中,张小康介绍了我校坚定“扎根基层,服务赣南红土地健康事业”理想信念,传承红医精神,注重科教协同,打造科研创新平台;面向基层需求,“订单式”培养医学人才,开创赣医育医新模式,为赣南地区医学人才培养做出巨大贡献,成为江西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经验做法。4月6日,医师报以《赣南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小康:传承红医精神,开创赣医育医新模式》为题在第10版整版刊发对张小康的采访报道。

   

  3be30f98f1f3611d11c421fdb609a18

附原文

   

赣南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张小康:传承红医精神,开创赣医育医新模式

   

  她创建于著名的红色故都、人民卫生事业初心使命的孕育地、共和国卫生健康部门的发祥地、“红医精神”的发源地——江西赣南;抗战时期,她辗转多地,始终坚持办学,砥砺前行。

  她坚定“扎根基层,服务赣南红土地健康事业”的理想信念,传承“红医精神”,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为赣南地区医学人才培养做出巨大贡献,成为江西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1年,她迎来了自己的新掌门:赣南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小康。采访中,张小康向《医师报》记者自豪地介绍,2023年2月,在江西省最新发布的《江西省“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中,赣南医学院计划更名为赣南医科大学。这所历经八十余载风雨的医学院校,将以崭新的姿态腾飞,惊艳众人。

   

  传承红医精神  上好医学第一课

  医学教育像一座桥,一头连着教育强国,一头连着健康中国。如何提升医学教育质量,让广大医学生走出校门就能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转变,是医学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而赣南医学院的做法,是在红医精神的传承中,将西医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蛇杖和中医悬壶济世的中西医文化完美结合。

  张小康介绍,赣南医学院充分挖掘“红医资源”,创建了全国首家红色卫生史博物馆,成立了中央苏区卫生史与健康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凝练了以“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勇于开创”为核心内涵的“红医精神”,形成了研究引导、课程奠基、实践辅助、文化铸魂、机制保障“五位一体”的“红医精神”育人体系。

  “医学人文教育是成为医生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张小康表示,赣南医学院一直坚持把红医精神学习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通过参观学校红色卫生史博物馆、红医精神宣讲、开展红色文化实践,参加“小药箱”活动等方式开展红医精神学习教育,激发学生投身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使命感;编写《中央苏区医疗卫生简史》《中央苏区卫生史画册》《红医故事》等校本教材,开设“三史合一”(党史、国史、医学史)校本课程,开设《仁医之道》《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生命伦理学》等医学人文课程,形成了完备的课程体系;注重临床实践与医学人文协同。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教育,提高医患沟通意识与技巧。

  “我们在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过程中加入人文关怀评分,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做到德技双馨、医病更医人。”张小康说。

   

  注重科教协同  打造科研创新平台

  赣南医学院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如何充分发挥医疗技术和科研优势,为赣南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为幸福江西建设贡献力量,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时代命题。

  张小康介绍,近年来,赣南医学院紧紧围绕地方疾病防治和产业发展需要,结合赣南地域特点,积极打造特色科研创新平台,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学院成立了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家中医药资源研究分中心等2个国家级合作科研平台,打造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医用组织工程材料与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等2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赣南油茶医药保健及功能产品、地中海贫血遗传防治、尿路结石现代治疗、赣南特色中草药研究与开发等领域形成了自身特色与优势,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作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区域医疗中心,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党建引领下,在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向前。张小康介绍,近年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微创泌尿外科手术系统、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技术等临床医学技术进行创新和应用推广;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等三大重点学科平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随着最新一代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上岗、首例“试管婴儿”顺利诞生、空地一体化紧急医学救援合作服务项目正式落地,医院的七个重大技术项目进展顺利。大大推进了健康江西建设。

   

  面向基层需求  “订单式”培养医学人才

  “医学院校培养的是人民健康守护者,必须要契合人民群众需求。那么,人民群众的需求是什么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张小康介绍,赣南医学院为了解社会需要什么医学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掌握哪些技能等问题,组织专门工作人员深入赣南基层开展大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推进创新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例如:针对赣南部分乡镇卫生院无执业医师、无主治医师、无全科医师的现状,赣南医学院与赣州市人民政府合作,连续为赣州市订单式培养全科医学人才,使赣州市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全科医师,为全国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依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和国家卓越医生培养计划项目,该校持续深化农村订单定向医学人才培养机制体制改革,探索和形成了“131”(一个目标、三个建设、一个机制)农村订单定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时代命题,提高医学教育能力、加快医学教育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时不我待。”张小康表示,面对人民群众对健康提出的新需求,赣南医学院将优化医学人才供给结构,提高生源质量,吸引优质生源报考。

  张小康进一步介绍,面对基层需求,赣南医学院加大了全科医学专业招生力度,并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中,加快培养“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防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挑战,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强化预防医学本科专业教育,优化课程设置,促进公共卫生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此外,赣南医学院还在深化实用型、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加大临床医学硕士培养规模的同时,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做强智能医学产业学院和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培养医工、医理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我们的使命,是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医务工作者。”张小康说。

   

   

Copyright © 2002-2015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赣ICP备10001373号-4虔卫网审[2015年号]第004号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