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健康加油站

世界精神卫生日|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3-10-10 来源: 浏览量: 字号: 字号 字号增大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青少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阶段,心理上脆弱,对社会缺乏深刻了解,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受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可能出现哪些心理困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家庭、学校、社会如何相互协作共同帮助孩子渡过心理难关?孩子又可以做哪些调整和改变促进心理健康?

  

   

  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学习方面。比如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下降、精力下降、考试焦虑甚至厌学。

  2.人际关系方面。比如人际交往的敏感、多疑,人际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

  3.情绪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等,进而导致睡眠障碍、暴躁、无助、空虚等。

  4.行为方面。可能会因为情绪或其它方面的原因导致出现攻击行为、品行障碍等。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能符合医学上疾病诊断的有:较轻的心理障碍比如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强迫症等;学习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比如多动症、抽动障碍等;较严重的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分裂样情感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常见因素

  首先是遗传因素,与生俱来,难以改变。孩子自身方面原因,自我认知偏差、校园生活适应能力差,性格方面异常,比如癔病性格、忧郁性格、躁狂性格、偏执性格等;不良的心理认知,如叛逆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

  其次是家庭结构及家庭环境的变化。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家庭内部的争吵、肢体冲突、分居、离婚、对孩子打骂、发脾气、恐吓、责骂、粗暴的体罚等会让孩子惊慌失措、惶恐万分,让他们害怕失去父母的爱。亲子关系方面,有的父母过分疏离孩子,比如长期在外地工作,跟孩子没有或者很少亲近和接触的机会,亲子关系淡,导致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有的父母过分苛刻、严厉,让孩子产生紧张、焦虑不安;有的父母过分宠溺,跟孩子的距离没有界限,以孩子为中心,也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

  最后,孩子受学校、社会环境影响也很大。考试升学学习压力过大,同学之间矛盾冲突,甚至遭受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心理创伤,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导致长期睡眠不足、精力下降等亚健康状态,也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心理和情绪的问题。

  这些因素之间并非是孤立的,而是有一定规律和联系的,相互影响。

   

  如何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

  

  青少年只有在认知能力、社会和情感能力方面获得平衡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现实社会,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青少年需要培养正确的认知,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处理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如无法处理时及时求助老师、家长;避免盲目攀比,停止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培养丰富、洒脱的心态,适度自信,消除自卑心理,避免嫉妒心理,与同学真诚相处,消除与人敌意。

  有效的方法是与自己比较,检视自己的成长和收获,评价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思考自己的经历和规划,这将使孩子变得更积极,情绪更稳定,因为不再与他人比较,不会再为他有你无的事情感到嫉妒了。

  青少年需要学会识别和表达情绪,以及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保持乐观心情,不随意迁怒他人,不过分苛求完美,适当降低自我期待,多鼓励自己。

  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多参加集体活动,与好友互诉烦恼等,保持愉悦心态。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熬夜,睡前不玩手机或者过度用脑,避免大脑过度兴奋失眠,保证夜间充足睡眠。

  父母可以通过情绪教育和情绪培养,帮助孩子发展健康的情绪管理策略,如深呼吸、寻求支持和良好的应激反应。

  

  家庭方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努力与孩子建立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构建宽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给孩子创造充满爱和接纳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安全感,避免孩子碰到问题时不愿向家长反应。

  父母应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以鼓励、倾听为主,或者一起进行家庭旅行,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以免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中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父母应该充分尊重和相信孩子,积极地与孩子交流,家庭管理上应尽量采用民主的方式,多鼓励、表扬,增加孩子自信,避免指责、批评,不要让孩子背负太高的期望,帮助孩⼦健康成长。

  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增加运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天坚持运动2小时以上能减轻心理困难和痛苦。

  

   

  学校应构建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教师应更加主动地和学生沟通和交流,不打压、不侮辱学生,转变观念,适当地缓解和调和学生的学习压力,给学生足够放松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提高社交技能,掌握压力应对策略。定期心理测评筛查,加强心理健康宣传。

  针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父母和老师应在早期及时识别,多询问孩子的心理感受,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来判断孩子心理是否处在健康状态,如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不爱出门;观察孩子上学课堂状态,是否注意力无法集中、疲倦乏力、瞌睡;情绪是否容易失控,如容易生气、发脾气,暴躁易怒,或者容易伤心、难过哭泣等,孩子晚上是否失眠;同时可看看孩子手臂或者身上其它部位是否有刀痕、抓伤等自残行为。

  针对有轻微心理异常的孩子,运动、冥想放松训练、深呼吸等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特别是注意孩子是否有轻生念头的萌发,一旦发觉孩子心理异常明显,应及时就诊与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2-2015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赣ICP备10001373号-4虔卫网审[2015年号]第004号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057号